


41bfaec8063a2ccc8cac5515f87ac7b4
如果给你一栋 3100 平米的旧工厂,在不考虑预算的情况之下,你会用来做什么?
一般人遇上这样的庞然大物,估计连装修都难以下手,但把这个难题交给西班牙建筑大师 Ricardo Bofill,结果就大大超出预料:
废旧工厂大变身,华丽转型成乌托邦式私人宅邸和建筑事务所。
1963 年,当 Ricardo Bofill 在巴塞罗那郊外发现这座废弃的水泥工厂,第一反应是将它改造成自己和建筑团队的工作室。
可又因为太喜欢这里超现实感和冷峻工业风相互碰撞的感觉,他再将 3100 平米中的一部分改造成自己的私人宅邸。
La Fábrica(西语:工厂), 因为这栋与世隔绝的废旧水泥工厂,让原本四海为家的 Ricardo Bofill 结束了十年漂泊的生活,重返故乡西班牙。
Ricardo Bofill
说起西班牙建筑大师 Ricardo Bofill,从小就不是一名寻常少年。
出生于建筑世家,当别的孩子还在光脚嬉闹时,他便开始聆听父亲讲述家族祖先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建造出西班牙著名的哥特风格建筑:赫罗纳大教堂。
(Catedralde Santa Maria de Girona)
Image from wikipedia.org
成为一名建筑师需要的才华与睿智,他从很早便开始积蓄。
青年时代,由于过分热衷思想运动而遭学校开除并被西班牙驱逐出境。
作为一位渴望民族独立的加泰罗尼亚人,Ricardo Bofill 只将这当作出门远游,从此开始他四海为家的生活。
在安达卢西亚的明亮色泽中寻找建筑之魂,在巴黎灰蒙蒙的天空下会意随性之美。
每一次出门远行,他都认真考察当地建筑并从中学习:
「成为建筑师意味着需理解空间,理解在人类组织下的空间,辨识出人类自然流露的动作与行为,觉察他们无意识间表达对于变化的需要。」
1963 年,年仅 24 岁的 Ricardo Bofill 决定继承家业。
他召集了包括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平面设计师、经济学者等各领域的佼佼者,组建成这支日后享誉建筑界的跨领域团队:
Ricardo Bofill Taller de Arquitectura (RBTA)。
围绕二战后大规模住房重建与城市规划等主要议题,RBTA 在全球多个国家拥有超过 1000 个设计项目。
前几年火遍全球的游戏「纪念碑谷」,其中看似矛盾的几何体建筑原型,灵感就来自 Ricardo Bofill 在 1973 年落成的设计 La Muralla Roja (西语:红墙)。
RBTA 的设计充满了西班牙加泰罗尼亚民族的建筑特色,再结合建筑的风格构造和建材特点,搭配几何逻辑进行空间的组合与重建。
说回他和水泥工厂 La Fábrica 的相遇。
因为无法忘怀当年离开西班牙时遇见的废旧水泥厂,Ricardo Bofill 在 1973 年回国后,立即买下这栋荒诞又奇异的巨大空间,并开始对其进行大规模重建。
「受到建筑本身具有的矛盾与模棱所迷惑,我们迅速决定将工厂保留,将其修饰、雕塑成一件艺术品。
我在这儿工作、生活比任何地方来得舒适;对我而言,这是唯一一处我可以以最抽象的方式来集中精神和发想计划的地方。」
—— Ricardo Bofill
1975 年,这座 3100 平方米的废弃水泥工厂被改造成四个不同功能的空间。
用作会议或展览空间的「教堂」La Catedral:
原先是仓桶的「工作室」The Studio:
最终收服 Ricardo Bofill 的「居所」The Residence:
以及一片枝叶相连的繁盛「花园」The Gardens:
La Fábrica 成为了一个不见烟尘的绿色综合体,印象里烟雾缭绕的烟囱现在安静耸立,变身为一个哥特式柱状雕塑。
门、窗、楼梯、错置的视角,新与旧的交汇,各种元素相互冲撞却又莫名平衡,强烈的视觉冲击构筑成一副奇幻的画面。
也像达利笔下的抽象简笔画,看似矛盾的元素和雕塑般质感的建筑散落在绿色的迷宫里,植株伸出藤蔓顺着墙壁和阶梯奋力地向上生长。
加泰罗尼亚风格建筑与超现实主义元素在这里交织融汇,耗时两年改造成的综合建筑,La Fábrica成为欧洲后现代主义风格的早期代表之一。
改造后的空间还带有极简主义的美学倾向:简单的改变,注重挖掘建筑本身复杂又迷人的空间格局;简单的建材,仅使用混凝土、陶瓷、木材、玻璃。
Ricardo Bofill 以为,真正的奢华,并不体现在拥有的物件上,而体现在生活的空间里。欣赏由他设计的建筑,对这个观点不能再认同。
工作室位于工厂一楼,白色墙壁的开放空间搭配深色的家具与窗沿,温暖的日光从花园照射进来,静止的画面仿佛是一幅艺术作品。
Ricardo Bofill对极简主义的热爱在这里挥洒得淋漓尽致。
白色大理石桌面和金属支柱的结合,流露出冷冽的工业风格美学,搭配复古经典的 Thonet 柳条椅,展现 La Fábrica 与生俱来的冷静、克制特质。
在这里,空间的布局不是从实用角度出发、不是人们普遍关心的功能主义,而是纯粹地为了美学欣赏。
门、窗、旧时代的装饰元素,空间里依然能看见一战后加泰罗尼亚民族建筑风格,但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依然能与陈旧空间和睦相处。
The Cathedral 从地板到屋顶有近10 米的层高,轻微氧化的混凝土墙面,最大程度地保留了简约的工业美学与清冷的空间质感,也留住了一个时代的回忆。
松软的黑色皮质沙发。不同颜色和造型的靠椅。巨型漏斗下的玻璃展示柜。安东尼奥·高迪设计的 Casa Calvet 扶手椅。
以工厂本身冷冽的工业质感为基调,将历史与现代优雅地结合,极简的家具选择充分体现主人的审美与品味。
迷宫般错置的花园,有桉树、棕榈树、橄榄树组成的浓密树荫,有缠绕在混凝土墙面上的含羞草和攀缘植物。
清晨到傍晚,呈现不同的气息,或清冽,或热闹,神秘又特别,给这片开在废墟之上的花园再添绝美的一笔。
正午,日光倾泄,穿透葱郁的林木,一种慵懒的感觉。
关于建筑的思考,关于生活的感悟,在这里,每一种心境都能寻得相应的表达。
也许,住在这里的最大优点,就是能够不被他人打扰,自由地活在自己的世界。
Ricardo Bofill
也因为这份惬意,才让四海为家的浪子,在每一次旅途结束后,转身归来。
对 Ricardo Bofill 来说,这座工厂最神奇的地方,就是工作和生活在这里同时进行:「生活在这里连续不断,工作与休闲之间几乎没有区别。我彷佛置身在驱动加泰罗尼亚工业革命的环境中。」
空间就像声音,有人如听天籁,有人充耳不闻;有人抬头一看,就能领略空间的美妙;有人只管盯着脚尖,对周遭的环境毫不在意,无法感知。
而 Ricardo Bofill 的居所,即是对空间之美的最佳解读。(悄悄插一句:我们新办公室的装修风格灵感也是参考 La Fábrica 哦~)
素色墙面下,紧凑排布着弧线优美的扇形窗,灰绿地毯,砖红墙面,纯白家具;日光掠过,窗帘背后隐约透出弧形剪影。
The Residence
清风拂过,送来一丝暗涌和神秘的气氛,让人想起乔治欧·德·奇里诃和他的形而上学。
温情的家庭聚会围绕厨房和餐厅展开。白色的大理石桌面,暗红的铁艺支柱,藤制的「Café Chair」,由建筑师 Oscar Tusquets 设计的双面壁炉……
Café Chair
粉色的空间提供一种更私密的氛围,与它呼应的是一块红色的大理石展示台。
Casa Calvet 扶手椅的再版设计。
现在,不论旅行多远,不论如何醉心于其他城市丰富的建筑风格,Ricardo Bofill 永远不会忘记,在巴塞罗那的郊外,有一处半隐在墨绿深处的 La Fábrica 在等着他归来。
La Fábrica 不仅是一座安身之所,是 RBTA 的创意中心,它更是一处纯粹的美的集合,是令人心神荡漾的灵感之源,它还是 Ricardo Bofill 建筑人生的原点。
最终融汇在这座百岁建筑里的,是 Ricardo Bofill 的思想沉思与美的渴求。
Ricardo Bofill
In architecture an architectural object has no purpose
and literally has no meaning in the space
unless it establishes a relationship within the whole context.
本文图片若无特别说明
均来源于:
如果不考虑预算
大家想如何利用这个 3000 平米的废旧工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