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维普资讯 第 31卷 第4期哈 尔 滨 建 .筑 太 学 学 报Vb1.31No.4 1998年 8月JournalofHarbinU versityof C E & Architecture Aug 1998滨水城市天际线浅析lg et{弋魄 |王 欣梅洪元(高层建筑研究所)摘 要 从三个方面探讨了滨水城市天际线的控制和塑造.1.当前国内滨水城市天际轮廓线的现存问题;2.塑造滨水城市天际线的原则 3.滨水城市天际线的刨作手法。关键词 城市建设;前景天际线;背景天际线分类号城平搠 ,鹋卅.;哪.城市天际线是城市总体形象和宏观艺术效果 的高度概括,它综合 体现 了城市功 能和文化上的内涵 ,成为城市的标志和象征.凯文 -林奇在 城市的印象 一文 中 指出: 良好 的城市视觉质量具有鲜明的可识别性,即其道路、边沿、结点 区域和标 志有一定的形象特征,结构清晰、易于识别。~清晰的环境印象可以成为一种普遍的参 照系统,给人以安垒感、归属感,并且增强人们内在体验的深度和强度 城市天际线 正是建立城市可印象性的起点和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科学地控制和规划城市天际线是 城市建设的重要 内容 1 滨水城市天际线的结构与特点滨水城市包括两大类型即海滨城市和 内陆河港城市,在城市类型中占有相当的比 重,而滨水城市的天际线较之于其它的城市天际线又有明显的区分.首先,滨水城市天 际线底部具有十分明确的视觉边界—— 水 面。
这种水平方向的边界框定,通过对比强化 了城市轮廓变化,并提供了展示城市天际线的 大面磊水域和多方位的视角.滨水城市天际 线的个性特征还表现为它由前景天际线和背景 天际线两部分组成:即由邻水和近水建筑所组 成的前景天际线和由处于沿岸纵深方向的建筑 所构成的背景天际线所组成 ·前景天际线主图l德国法兰克福城市天际线一 要以水平构图为主,强调适宜的尺度和亲切性,注重与沿岸植被和水景相互砾 ,避免 过大体量对沿岸人群的活动造成压迫感。背景天际线是以坚向构图为主,在体量和尺度 上一般应当突出其挺拔、宏伟的气势.从总体轮廓来讲,背景天际线是构成滨水城市天收稿 日期:l997一l1—12王 欣 男 磺士生,哈尔滨建筑大学建筑设计院 (150008)维普资讯92哈 尔 漠 建 兢 大 学 学 报第 31卷 际线的主体,处于支配地位;而前景天际线处于从属地位,它的作用主要是提供边界框定 并且烘托和陪衬背景天际线,见图1;从城市类型的角度出发,海滨城市和内陆河港城市的 天际线又有不同侧重:内陆河港城市天际线的展示水域主要是河道,因此呈现线性的、 动态的、逐步展开的展示方式。 随着两岸建筑高度H(以较低一侧的建筑高度为准)和 河道宽度 D之间比值 的由小至大 的变化,两岸建筑的相互关系和影 响相应加强: 当 HID 比值小于 l/4时,相互比较疏离:当 日/D 比值处于 l/4~ l/2之间时,形成场所 感,两岸建筑天际线之间应相互协调、统一; 当HID 比值大于 l/2时,场所感较 强,两岸建筑的色彩、细部,纹理的处理上要相互和谐统一.一般来讲,HID值应小于 l,否则,将失去展示天际线的正常视点。
海滨城市天际线有连续而广阔的水域,呈现 面性的、静态的、全方位 的展示方式,强调多角度、全方位 观赏的整休性和层 次感 I. 2 现状与问题目前,我国滨水城市天际线的规划和控制工作取得了相 当的成绩,但仍存在着一 些问题。 由于理论指导相对滞后,相应法律法规不健全和缺乏足够的重视程度,许多 滨水城市天际线存在着混乱、无序的现象,破坏了城市整体风貌,造成环境质量下 降。首先,许多滨水城市的天际线设有鲜明的个性,可识别性差。尤其是构成现代城 市天际线的主体—— 高层建筑布局散乱,风格上千篇一律,造成城市总体形象流于 平庸,丧失了作为城市标志和象征的作用;此外,前景天际线和背景天际线的相互关系 混沌,缺乏协调,弱化了滨水城市天际线的结构与特点。许多城市的前景天际线中出 现连续的板式高层建筑。形成视墙效应,造成对背景天际线的严重遮挡。许多高度和体 量巨大的建筑 ,混淆 了前景天际线和背景天际线的关系,弱化 了二者对 比,使城市天际线 混沌无序,丧失了其基本结构和层次.例如广州市珠江北岸的城市天际线就存在这方面 问题,沿岸 由于规划的不足,建设了成片的板式高层公寓,严重遮挡了背景天际线,形成 连续的视墙,破坏了珠江北岸城市天际线的视觉质量.众所周知,城市建设是一个历史的连续过程,许多滨水城市的前景天际线往往是 历史积淀所形成的,具有极高舶历史和文化价值。
它体现 了城市的演进和发展,为 市民所熟知和认同,成为城市的标志和象征.但是,一些滨水城市由于规划不当,不 但没有保护其原有的风貌,反而破坏了那些早已被市民认同、具有心理归属感的天际 线,损失严重,教训深刻.哈尔滨松花江南岸天际轮廓线的变迁便是一个佐证.历史 上的哈尔滨沿江南岸天际线 由铁路桥、青年宫、防洪纪念塔、江上俱乐部、友谊宫等 丰姿多彩、别具一格的建筑物、雕塑等组成;其天际线形象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特 色突出,表现出丰富的美学特征,体现了哈尔滨这座城市百年苍桑历史,极富历史和 文化价值;多少年来,潜在地成为哈尔滨的城市象征。然而,近二十年来遭受了严重 破坏;在友谊路与沿江南岸一街之隔的条形地带落成了许多高层建筑,如友谊宫北侧的两 幢高层板式住宅, 中央大街北端的工商银行和正在建设 中的香格里拉饭店等;高耸的维普资讯 第4期王 欣等:滨水城市天际线-戈折93 巨厦.在尺度上与旧天际线形成巨大的反差,严重削弱和破坏了原有的天际线.究其 原因,除了规划不当,还相关诸多方面;显然,探索研究滨水城市天际线 的问题 已成 为 目前城市建设发展中一个亟待擗决的同题. 3 滨水城市天际线的塑造原则 3.1深化个性特征滨水城市天际线应当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成为城市的标识和象征. 视觉心理学 认为,人辨别区分事物主要是依据事物间的不同之处,没有差别就无所谓个性.凯 文 ·林奇在 城市印象 中指出: 一个有效的印象首要的是 目标的可l识别性,与其 它事物不同,因而作为一个独立的实捧而被认出.如同曼哈顿的林立接鹰的摩天巨厦群 体,以其无双的气势和巨大_尺度成为纽约市的象征;人们看见泰晤士桥和市政厅的哥特 式钟塔就会识别出这是伦敦的标志. 由此可见,鲜明的个性特征是塑造城市天际线的首 要原则.实段表明,塑造个性特征突出的城市天际线可以通过如下途径:(1)造型独特的建筑物 构筑物 (如电视塔)和雕塑是构成天际线独特性的露要手 段. 即使天际线的其它组成部分并不突出,一个别具 特色的建筑也能使天际线生动,具有可识别性.自 由女神象代表了纽约港.埃菲尔铁塔标志着 巴黎,而上 海东方明珠 电视塔则以其新颖、独具特色的造型成为上 海新的城市象征 (见图2).(2)通 过建筑物特殊的排列组合,是形成 天 际 线特征的另一重要手段.诸如高度、体量上的强烈对 比和起伏,间距上的疏密相间的韵律变化和方位上的特 殊组合等等,都可 以塑造个性鲜明的天际线形象。
新 加坡的城市天际线在这方面是一个典型代表.(3)地形地貌特殊的城市,可 以结合地势特点,形 成有个性 的城市天际线 美国的 旧金山是坡地城 市,在城市规划中,结合地势将 高而挺拔的建筑放在山丘顶上,低层建筑放在山坡 或 山谷,加强 山丘的形态 从而强化 了城市的地形特征,赋与其 天 际线 以独 特 的 形式. 3.2 建立视觉中心良好的城市天际线具有明确的视觉中心.塑造城市天际线,切忌单调乏味,应当 有起伏变化、高潮和重点,这就要形成视觉中心.英国的M .D.索斯马兹在 视觉 形态动力学 中指出, 视觉运动表现为沿着一定方向的视线移动和对结点的聚 焦.结点的符号性禽强,由其引起的 视觉冲击’的效果愈强。城市的建筑可以分类为背 景建筑和标志性建筑.从人的视线活动角度看,背景建筑总体上宜保持某种共 同因 素,使视线持续延伸井有所期待. 而标 志性 建筑则需较宽褡空 问, 以便有近、维普资讯94哈 尔 滨 建 筑 /r. 学 学 报第 31卷 中、远距离的观赏点.其造型应突出于背景,成为视觉焦点与高潮 (图3)。见类似于音乐 和文学作品,城市天际线也需要有序幕、承接、高潮和结尾的序列变化.着重指出的 是,视觉中心不是单一的而是由若干结点组成,在诸结点中仍有主次之分。
富于特色 的上海外滩天际线就是由若干视觉中心的变化组成; 上海大厦是外滩天际线北部的第 一 个重点和高潮,向南经过外 白渡桥,经过一系列轻微的起伏,在中国银行和和平饭店 处形成第二个高潮,再向南到达最后一个视觉高潮—— 天文台塔楼,在此处,高层建筑 起着重音和强烈的符号作用,吸 f和凝聚人们的注意力,成为天际线中的最强音 121.’图3 日本横滨城市天际线 3。3注l翦量天际缝与背量天际线的关系前文指出, 由前景和背景天际线有机构成是滨水城市天际线的一个重要特征.控制 和协调二者相互关系是塑造城市轮廓线的重要 内容. 背景天际线是构成滨水城市天 际 线的主体,前景天际线是它的补充和偌衬。=者既相互区别、对比,又相互协调、统 一 . 精景天际线中主要由高度与体量较小的建筑组成,强调水平方向构图。起烘托作 用 背景天1际线主安髓高层建筑组成,以竖向构图为主.二者之间通过强烈的水平和 垂壹蹿比,使城市天际线生动,富于层次和变化(如图4).在前景天际线中应尽量避免出 现帝孱觉其是连续的板式高层建筑。如果必颓设置,则其在造型、色彩、材料上宜与 周围环境取得协调 一致,避免造成干扰.在追求对 比的同时,注意保持二者间的统一 合谐,以保持总体城市轮廓的完整性,避免产生脱节现象.如果前景天际线是历史形成 的,宣保持其完整的风貌。
上海外滩天际线在这方面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 位于延安东路、四川路El的联谊大厦以其简单的玻璃方盒子突出于外滩群体轮廓线的 南端,与外滩原有风貌并不相联。难免造成遗憾。而位于南京东路的华东电管大楼高层维普资讯 第4期王 欣等:疾水城市天际线浅析95 透空构架等手法增加细部。总的轮廓呈下大上小的趋势,虽材料、造型手法新颖,但仍 与外滩近代建筑取得了某种 内在的联系,是一种较高层次的统一 4 滨水城市天际线的塑造手法 4.1 群集效应在滨水城市天际线的创作过程中,集中或成簇出现的高层建筑群体较之于其散乱布 局更具有强烈的视觉张力。 松散的单体之间缺乏相互联系和作用,而集中出现的群 体组合其各元素之闻联系紧密,形成整体力场,其整体效果远胜于单体 的机械相 加,更富于力量和凝聚力,此即群集效应.法国批评家丹纳在 艺术哲学 中将效 果集中的程度作为衡量艺术品价值的三个尺度之一,他指出: 艺术品中的各个部分通 力合作,特征才能更为显著,轮廓完全凸出. 在城市天际线的创作上,切忌高层建筑沿 天际线等高、等距的机械排列,而宜在城市的重要地段成组成群的集中布置。组群之 间应避免等距排布,从而达到天际线的高低起伏与疏密相间的变化.为了进一步突出高层 建筑群体的雄伟气势和加强视觉 上的对 比效果,可以使高层建筑 的尺度与一般建筑拉开一定的距 离。
美 国的城市天际线基本上体 现了高层建筑集 中出现 的群集效 应,如纽约曼喑顿的天际线是群 集效应的典倒 (见 图5). 远眺 纽约港,高密度组合的摩天楼群 所形成的天际线 以其 巨大 的尺图5 澳太利亚悉尼城市天际线 度,紧密的联系,火焰般的上冲气势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具有突出的城市 形象特征,体现了纽约作为世界大都会的辉宏气势。相比来讲,我国的城市天际线在这 方面存在着不足,高层建筑散乱分布于城市的各角落,不能形成明确的城市核心.美国 城市天际线的成功经验可以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 4。2 节奏盛、韵律感高层建筑的排布,除集中出现外,也宜有高低起伏和疏密相间的变化 以形成天际 线的节奏和韵律感。 与其它艺术门类一样遵循着基本的美学规律,天际线的组成元素 之间也应避免等高、等距的机械排列而造成城市天际轮廓的单调、呆板,缺乏特色。滨 水城市天际线的韵律感主要是 虚—— 实——虚—— 实 的变换。 实 是指建筑物等 物质因素, 虚 是指实体元素间的空隙。 实 有高低宽窄的变化, 虚 有广狭长短的 区分。 实 虚 以及二者组合的有序变化赋与城市天际线以韵律和节奏 的变化,成为 生动的乐章,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如图6).天际线的节奏有规则和不规则两种,规则 的节奏是 由相同或相关的间隔和实体重复出现产生的.不规则的节奏则是通过重复不同 的、多样的符号产生的。
相 比来讲,后者更为丰富和生动,同时也给单体创作 留有更维普资讯哈 尔 滨 建 筑 走 学 学 报第31卷图6 美 国泼士顿城市天际线 多的余地 ,具有更大的灵活性。通过特殊的韵律和节奏组台,较为平淡 的建筑也能形 成特征明确的天际线形象。新加坡的天际线 (图7)即以节奏和韵律的变化取胜, 新 加坡的城市天际线不同于纽约,它的高层建筑不是集中出现,丽是松散的成带状于沿岸 地段排列,并且高层建筑的高差也较小.但是由于其间距适当,疏密相问,富于变化而形 成独特的节奏和韵律变化,因而其天际线呈现着生动的,有强烈个性特征的景象。图7 新加坡城市天际线 4.3 屡次藤、阶梯效应优美的城市天际线有着丰富的层次感,并且 由前至后各层次呈由低而高的阶梯排 列 。这首先是 由滨水城市的天际线构成决定的:尺度较低 的前景天际线和尺度较高的 背景天际线天然形成了前低后高的两个阶梯。它们之间的对 比使滨水城市 的天际线生 动活跃 为了进一步丰富天际线的层次感,背景天际线应 由不同的层次所组成, 以形 成层层集聚,累次上升的富于上冲动势的天际线形象。 为了保持视线通畅和天际线 的完整和统一,各层次之问应有适当的高差,以保证天际线 的透视效果,这就是 “阶梯 效应 。
在强调各层次高差的同时,还要注意保持各层次间叠合部分的视线走廓的通 畅,即各层次天际线的虚实比例适度。一般来讲,位于前面层次的天际线的虚实比例 应略大一些,避免前面层次的实体 比重过多和单个实体横 向尺度过大,如连续出现板 式高层建筑 以免产生视线屏壁效应,造成对后面层次的遮挡。各层次间的 虚 的部分 在保证街道体系的完整的前提下应错落布置, 以免形成单调感 ,而保证各层次间的相 互渗透、相互贯通 .见图8’。 4.4 色彩1)建筑物的色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天际线的视觉效果。滨水城市的天际线以天空和 水面的蓝色基调为背景。 当天气晴朗肘 ,建筑物的色彩愈近背景的颜色,其可辨性就维普资讯 第 4期王 欣等:演水城市天际线浅析97 低; 因此在色彩控制上应考虑与背景色形成对 比 这可以从色相和明度两方面形成与 背景色的反差以使天际线清晰明确。天空的明度较栈,当建筑的色彩愈近天空时,其可 辨性愈弱,而色彩厚重舳建筑物却格外 的清晰醒 目。 水体的明度较 暗,建筑呈浅色 时,其天际线倒影 明显而呈深色时则相反。背景蓝色为冷色调,当建筑 以暖色为主 时,也会增强天际线的可识别性。 当可见性高的建筑呈淡色时,它能加强视觉上的统一 和城市的特征H2)前景天际线和背景天际线的色彩对 比搭配可以进一步突出天际线的生动变化和层 次感。
一般认为,圳度浅和暖色有凸出感而明度深和冷色有凹进感,因此,当前景天际 线的明度浅于背景天际线或二者为前暖后冷的关系时,可以进一步强化天际线的层次感。3)天际线的备组成部分在保证整体色彩的统一协调的前提下,应有适当的变化。 当位于无际线视觉高潮部分的建筑与其余建筑的颜色有一定的对比时会增强天际线的个 性特征。团8 香港艟市天 线 4.5 注重屋顶形式 ,建筑物的屋顶部分对天际线的影响最为显 著,注重屋顶形式 ,尤其是高层建筑的屋顶形 式是创作城市天际线的重要途径之一。建筑 物对天际线的影 响,可分为两个部分,即建筑 物的主体墙身和屋顶部分。 墙身主要提供城 市天际线 “实体 部分的竖向边界和水平对角 线的宽度 。屋顶则提供天际线顶部水平部分 的变化,墙身的轮廓基本上是竖直线,变化余 地相对较小 ,天际线的变化主要集 中于屋顶部 分。 与其说是建筑构成城市天际线的变化 ,不 如说是建筑的屋顶形式,尤其是高层建筑的屋 顶形式使之具有鲜 明的特征和较强 的可识别 性。 构成城市天际线 的标志性建筑 的特殊屋 顶形式 ,往往加强其城市天际线的特征,甚至日9 差目旧金山环美大厦维普资讯98哈 尔 滨 建 筑 太 学 学 报